復的意思,復的解释,復的拼音,復的部首,復的笔顺

復的意思,復的解释,復的拼音,復的部首,復的笔顺

1.形聲。小篆字形,下面的意符“攵”,是甲骨文“止”字的變形,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。上面是聲符“畐”( fú )的省形,有“腹滿”義,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。後來繁化,加義符“彳”( chì ),表示行走。本義:返回,回來。

2.同本義。

引证 :復,往來也。 《說文》反覆其道。 《易 · 復》公歸不復。 《詩 · 豳風 · 九罭》揚觸捆復。 《儀禮 · 大射儀》無往不復。 《易 · 泰》卒乃復。 《書 · 舜典》不遠而復,先典攸高。 南朝樑《與陳伯之書》數請之,朱亥故不復謝。 《史記 · 魏公子列傳》死者不可復生。 《公羊傳 · 襄公三十年》旦復旦兮。 《書 · 大傳》言不可復也。 《論語》

例如 :復還(回返)

英文 :return to;

3.引申爲恢復。

引证 :更若役,復若賦,則何如?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攘除奸兇,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
例如 :復國(恢復邦國);復性(恢復善良的本性);復正(恢復正規、正常);復樸(恢復真樸);復故(恢復照舊);復籍(恢復學籍;恢復國籍)

英文 :restore;

4.迴歸,還原。

引证 :燕日敗亡,卒至河上,而 齊七十餘城皆復爲 齊。 《史記 · 田單列傳》死者不可復生。 《公羊傳 · 襄公三十年》旦復旦兮。 《書 · 大傳》言不可復也。 《論語》

英文 :return;

5.回答。

引证 :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禮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復。 明 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有復於王者曰。 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王辭而不復。 《史記 · 司馬相如傳》

例如 :復書(覆信,答函);復謝(回拜,答謝)

英文 :reply;

6.報復。

引证 :縱無被堅執銳者北面復匈奴之志。 漢 · 桓寬《鹽鐵論本文》

例如 :復怨(報仇)

英文 :retaliate;

7.履行,實踐 。

例如 :復言(實踐諾言);復踐(履行約定之事)

英文 :carry out;

8.古稱人死後招其魂歸來 。

例如 :復魂(還魂);招魂復魄

英文 :revive;

9.免除[賦稅徭役]。

引证 :民有東騎馬一匹者,復卒三人。(免除三人的兵役。) 漢 · 晁錯《論貴粟疏》

例如 :復除(免除徭役);復租(免除賦稅);復免(免除徭役)

英文 :remit;

10.覆蓋。引申爲庇護。

引证 :顧我復我。 《詩 · 小雅 · 蓼莪》

例如 :復土(蓋土);覆載生成(天覆地載,撫育成長。指庇養包容,教育成長);覆瓿(比喻著作沒有價值,只能用來蓋盛醬的瓦罐)

英文 :cover; protect; shelter;

副词

◎又,再。中斷再開始 不行不可復者。——《管子·牧民》 司馬相如作凡將篇,無復字。——《漢書·藝文志》 以一至萬,則世世不相復也。——《漢書·賈山傳》 得復見將軍於此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 超復受使,固欲益其兵。——《後漢書·班超樑慬傳》 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從。復投之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狼三則》 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 輕攏慢捻抹復挑,初爲《霓裳》後《六幺》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並序)》 又

例如 :復籍;復帳(妓女接待第二個客人);復旦(夜盡復明)

英文 :resume;

相关推荐